相关图片(共1图)
详细内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显著。患者脑内负责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逐渐退化,导致肢体控制能力下降,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手抖)、肌肉僵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核心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约 70% 的患者早期会出现嗅觉减退、便秘、睡眠中大喊乱动等非运动症状,这些「前驱信号」可能早于典型症状数年出现。
许多人误以为「手抖 = 帕金森」,但实际上需与特发性震颤、甲亢等疾病鉴别。目前诊断依赖临床经验,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多巴胺转运体成像)辅助判断。治疗方面,药物仍是主要手段,早期规范使用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有效控制症状;中晚期患者可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改善运动功能,部分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
面对帕金森,「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公众应关注自身及家人的细微变化,如单侧肢体笨拙、走路手臂不摆动等,及时就医排查。同时,患者需树立长期管理意识:规律运动(如太极拳、游泳)可延缓病情进展,心理支持与家庭照护则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帕金森并非「不治之症」,科学认知与积极应对,能让每个生命在时光中保持从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