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图片(共1图)
详细内容
当帕金森患者发现震颤从手部蔓延至全身,僵直感让肢体如灌了铅般沉重,病情持续恶化的焦虑往往随之而来。明明按时服药,为何症状反而愈发严重?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当前的治疗方向是否真正切中要害。
帕金森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多巴胺分泌减少为核心病理特征,常规治疗多依赖左旋多巴类药物补充多巴胺。然而,这类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长期使用不仅会出现 “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还可能引发异动症等副作用。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单纯依赖西药无异于 “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式,反而加速了病情进展。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知另辟蹊径。《黄帝内经》指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帕金森的震颤僵直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虚风内动密切相关。长期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筋脉失于濡养,进而引发肢体失控。现代研究也证实,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从多靶点延缓疾病进程。
68 岁的王先生确诊帕金森 5 年,服用西药剂量不断增加,震颤僵直却愈发严重,甚至难以自主起身。经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风痰阻络,采用 “祛风除颤汤” 辨证施治,以滋补肝肾、化痰通络、熄风止痉为原则,配合针灸刺激头部运动区、震颤区。经过三个疗程调理,他的震颤幅度明显减小,肢体僵直感减轻,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
面对帕金森病的复杂性,单一治疗手段难以奏效。唯有将西药的短期症状控制与中医的整体调理相结合,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增强肢体功能,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才能打破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当治疗不再局限于 “对抗症状”,而是着眼于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整体体质,帕金森患者或许能重掌生活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