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痛风,这个看似只与老年人有关的疾病,实际上已经悄然成为我国仅次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痛风的形成,主要归咎于体内尿酸的异常升高和尿酸单钠结晶的沉积。
而尿酸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机制:内源性过度生产、食物摄入以及尿酸排泄不足。
其中,肠道和肾脏是人体排除尿酸的主要途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痛风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痛风病友在生活中常会发现自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病情加重,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剧烈运动后、突然受凉、大量饮用甜饮料后、不足够的水分摄入、体型肥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
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血尿酸水平上升或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
例如,剧烈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在产生大量乳酸的同时,也抑制了尿酸的排泄,增加了痛风发作的风险。
另一方面,像可乐、果汁这类市场上常见的甜饮料,由于含有大量果糖,不仅会引起血尿酸升高,还可能导致肥胖,进一步加剧痛风问题。
一些特定的药物如高血压治疗药物中的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的抗排斥药物(如环孢素),也会增加尿酸水平,进而诱发痛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与痛风之间的相关性也已得到证实;缺氧环境会增加嘌呤的产生,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上述高危因素,同时注意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规律作息等,这些都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的重要措施。
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量至每天500g以上,以帮助控制体重、促进尿酸排泄。
痛风的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药物治疗。
只有全方位综合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痛风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