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痛风越严重,越容易焦虑;情绪越焦虑,越容易痛风!
人际或家庭关系紧张或恶化会引起人们心理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等,人体长期受不良心理的影响,不但影响肝、肾等器官的功能,使尿酸、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的排出率下降,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加,而且会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
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以观察到有些痛风患者反复发作,除焦虑外无其他诱因,焦虑因素解除后痛风又趋于平稳。
此外,临床资料也显示,痛风稳定期患者若受较大心理刺激将痛风急性发作。
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情绪刺激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内分泌系统的中间介质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诱发痛风。
中医则认为,痛风发病常与情志不畅相关。
早在《中藏经》中,就已有“七情致痹”(痛风可归为痹症的一种)的观点。
清代《内径博义》中亦指出:“凡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不必三气入舍其所合也”。
忧伤肝,恐伤肾。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肝气郁结,则失疏泄,会导致相关代谢功能的紊乱,从而诱发痛风。
痛风发作时,患者多急躁易怒,或心情烦躁,也反映出情志因素与痛风发病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对痛风和情志因素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1、痛风患者容易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其中女性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的几率较男性大;2、痛风患者文化程度与抑郁量化评分存在负相关性,文化程度越低,抑郁量化评分就相对越高。
痛风患者文化程度与焦虑评分关系存在不确定性;3、痛风患者病程长短与抑郁、焦虑评分存在正相关性。
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4、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高低与抑郁、焦虑评分关系存在不确定性;5、痛风患者双源CT尿酸盐沉积影像积分与抑郁、焦虑量化评分关系存在不确定性;6、痛风患者症状积分与抑郁、焦虑量化评分存在正相关性。
症状积分越高,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相对来说,脾肾阳虚证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诱发痛风。
因为在中医看来,肾虚尤其是肾阳虚是情志病发病的前提。
另外,肾虚易发情志病,而情志病反过来也容易败气伤阳,使痛风患者原本可能就不太健康的肾脏更加虚弱。
脾肾阳虚证痛风的症候如下: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
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
因此,痛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预防痛风发作,缓解痛风症状都非常有帮助。